找到相关内容603篇,用时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悲义:佛教与和谐山西

    我相,这是所谓同体大悲。我们如果能有慈悲之心,自然能够消除嗔恨之心,利己之心,夺取之心,报复之心等不和谐的心境,人人舍小我为大我,舍小家为大家,我们都有如此宽广的胸襟,就不会被名利所动摇,做出不利于...

    悲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15559247.html
  • 发挥佛教居士构建和谐山西的积极作用

    痛苦,不着人相我相。佛教居士人人都能持有一颗慈悲之心,自然能不断消除憎恨之心,冷漠之心,利己之心,夺取之心等不和谐心境,人人舍小我为大我,舍小家为大家,和谐山西路不遥远。  三,构建和谐山西,佛教居士需...

    侯志根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25759313.html
  • 现代社会多元特性与人间佛教

    就没有自我中心的思想,不坚持己见,处处为他人着想,成全别人,社会必定和乐安详。因此无我乃是去除小我、私我的意思,小我去除了,大我才能显现出来;私我空无了,涅架寂静的真我才能呈露出来。” ...既然属于自然界生物界的一部分,“小我”、“私我”或“我欲”实为自然的生物本能在人身上的体现;依大乘佛教的看法,这一“无...

    邓子美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473862935.html
  • 道坚法师随笔:以我们的慈悲之爱,创建人类心灵和平

    ldquo;慈悲之爱”建立整个世界蕴发自内心的和平,目标是实现生命本质的心灵和平,它需要克服充满私欲的“小我”,融入浩翰宇宙的大我中,也即符合“无我精神&...

    道坚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85565478.html
  • 论中观的因果思想

    实在的自性可得、就会对名闻利养能够释然放下,不会被世间的种种假相所迷惑。摆脱烦恼的羁绊,放下自私自利狭隘的小我,而能开阔心胸,豁达平淡地对待人生。同时,明了因果法的性空缘起,就能正确地利用它,勤习戒定慧...

    如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33266348.html
  • 布 施

    布 施  【作者:普 安】  其实,力所能及地做点善事,比如慈善点击,既帮助了别人,也成就了自己。因为当我们以一念清静心来布施供养的时候,长养的是慈悲心,清净的是赖耶识,利益的是众生,端的是自利利他之举。经云,菩萨不住相布施,其福德不可思量。意味深密。  日常中,我们难免见到各种各样的人,有真穷苦的,更有懒惰无赖的,但这不必是我们在帮助他人时需要犹豫的理由。重要的是,在当念之下,那一分小我,可曾...

    普 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91166723.html
  • 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

    中华民族素以仁义存心的教化相融会,已成为家喻户晓、男女老幼无人不知的人生守则;以慈悲的心肠而济世利物,以牺牲小我而成全大我的宽阔胸襟,也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。观音菩萨的慈与悲,是无缘之慈、是同体之悲。...

    姚德荣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52770291.html
  • 见护法师:出家面面观

    ,多数皆已放弃了他们的理想,认为人生就是如此,不再存有希望。曾几何时,他们把同样的人生观加诸于子女身上。   若年轻时就能在佛法中找到生命的意义,人生的理想,愿放弃小我,成就大我,这是值得庆幸与尊敬...

    见护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16510376899.html
  • 美国的佛教热正在升温

    正道。佛教徒相信, 依此道路,人们可以唤醒“最自然伟大的完美”。他们不以神或上帝为至高为上, 而是以“小我”(谦诚)称呼人或自我,以“大我”(尊称)称呼菩萨或觉醒的意识。   “我们自己本身就蕴含着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385785657.html
  • 领略最真实的印度 触摸最纯净的心灵追寻佛陀的足迹

    后人视为佛陀化身的阿难菩提树依然耸立,婆娑洒下阴凉。至于这棵古树到底是不是佛陀时代的古迹,已经无从考证,只是,在这个处处布满佛陀足迹的地方,风拂面,带来菩提枝叶沙沙作响,那份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佛心,轻轻...

    佚名

    |佛教新闻|台湾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10/01/13421396848.html